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 
最大的追求是健康——上交女儿老师的命题作文 | 许宏《装作有闲》陪读⑦
来源: 顶端新闻      时间:2023-05-23 08:06:08

大家好!我是许宏,很高兴参与顶端新闻举办的“顶端名家陪读挑战赛”。我带来的作品是《装作有闲》。今天是陪读挑战的第七天,我将在我的顶端号上连载这篇作品,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资料图片)

转眼,女儿已七岁多,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了。按老师的话,她常常因各方面的表现被当作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其实我们看重的,不是她学习成绩的优秀,也不是由于她的律己而总被评为“纪律标兵”(我们甚至觉得孩子率性乃至调皮些才是正常的);我们由衷地感到欣慰的,是她的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健康。

回想起来,我们似乎没有在女儿的培养上花费太多的心思。我是学者,她妈妈是记者。作为生活充实,在自己的事业中有所追求的人,女儿至多是我们人生中“优秀科研成果”之一项而非全部,这倒使我们在对孩子的培养上有一种平和而自然的心态,并没有把过多的希冀压在孩子稚嫩的肩膀上。“望女成凤”的想法不能说没有,但因为自身“太累”的经历,我们反倒不在孩子身上追求所谓“优秀”或“出人头地”。我们要给她的只是一个宽松和谐的生长环境。

我们的女儿曾以她小“开心果”的灿烂笑容入选《新京报》2005年度“北京宝宝”。在那一版的“父母寄语”中,我们写了这么一段话:

成功和优秀并不是我们对你最大的期许,我们只祈求健康始终与你同在。没有什么比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态更重要的了,精力充沛的身体是创造和享受生活的资本和前提,而豁达与平和的心态会让你无畏一切压力与挑战。当你准备独立生存于世时,希望你能向我们证明:你是健康的,这样我们就会安心地把你交给社会了。

我们接受不了“哈佛女孩”式的教育模式,不愿剥夺女儿作为儿童天性的玩的权利,我们追求的是孩子全面而非畸形的发展。近来一桩离婚父母转换抚养权的案件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在父亲的单独教育下可以阅读英文报纸、用“大人话”写日记的男孩,却没有与人交往的起码的能力,只把“出人头地”当作人生的目标,极端仇视自己的亲生母亲。我们绝不愿让孩子成为这样的“神童”。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孩子培养成心智健康、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和她妈妈总是把女儿当作我们的小朋友。我们很少用命令的口吻和她说话。身处这样一个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儿童学习负担日渐沉重的时代,我们也不希望女儿落后,但我们还是不勉强她做她不喜欢的事。比如选择课外班,我们就征求她自己的意见,选择她自己有兴趣的课程。我们利用各种场合——应该不是利用,而是习以为常地——与她谈心、讲道理,甚至不太迁就她的理解能力。实际上,她就是在这种似懂非懂的倾听中逐渐成熟起来的。我们相信浓浓的爱意能提高孩子的情商甚至智商,记得哪本书里这么说过。

相对丰富的阅历无疑也是扩大孩子视野、增强心智健康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常带她去农村,那是我从事田野考古发掘的地方。她和农村的小伙伴疯玩,脸晒得红红的像勾了花脸,身上脏兮兮的,但接近的是泥土和地气,以及青草上的露珠、夕阳中的炊烟和在大城市中久违了的繁星点点的夜空,那是属于大自然的。我们还带她去看海、看悉尼歌剧院、看丽江和香格里拉。我们相信这些都会对她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现在,每当看到女儿乌黑发亮的秀发,红苹果般的脸蛋,畅快开心的笑靥,结结实实的身体,我们就油然涌起一种成就感。寄宿学校的生活和我们的家庭氛围使女儿的独立生活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断成熟,懂得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富有责任感和爱心。今天,她在作文里写了这么一句话:“我觉得快乐才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女儿就是我们的快乐天使,看到女儿快乐地成长,我们也从中感到了无比的快乐,因为我们的“健康”追求有了初步的成果。

2006年

选自《装作有闲》,河南文艺出版社出品

【大咖互动零距离,挑战7天阅读赢好礼】

“顶端名家陪读挑战赛”第13期奖品:

许宏《装作有闲》(河南文艺出版社)

作家简介:许宏,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二里头考古队第三任队长。

作为河南日报社读书月·顶端读书月的重要活动之一,每周将由一位名家在顶端新闻客户端发起“陪读挑战计划”,推荐佳作,分享阅读感受,邀请广大书友共同参与。

“顶端名家陪读挑战赛”只要每天坚持在顶端新闻客户端加话题#顶端名家陪读挑战赛#撰写书评,选择文化频道发布,或在本篇领读文章下方跟帖,挑战7天打卡成功的读者,有机会获得许宏《装作有闲》一本或者学习强国马克杯一个。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